【大河报】无人驾驶客车通过路考,你知道吗?
来源:【大河报】  时间:2015-09-29 00:00  
    当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基因测序、轻材料、储能、油气勘探技术、3D打印、可再生能源等12个颠覆性技术纷纷出现后,看河南如何把无人驾驶客车、意念控制机器等技术变为现实。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忠宏认为,面对新形势,河南应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创新1:“互联网+”将扩大无人驾驶技术应用范围
    晚上10点后,刚结束加班的你,赶上了最后一班公交车,语音提示你赶快上车,当你坐下后,公交车缓慢地开始向前方驶去时,这时你发现这辆公交车竟无人驾驶,你有何感想呢?其实,现实中无人驾驶技术已经通过了“路考”,那就是全球第一台无人驾驶大客车,在咱中原大地上,安全自如地走了一遭。
    2015年8月29日,一台宇通制造的无人驾驶大客车,驶入郑开大道。它全程安全行驶了32.6公里,途经26个信号灯路口,其间完成了跟车行驶、自主换道、自动辨别红绿灯通行、定点停靠等试验科目后,全程无人工干预,首次通过“路考”。此次宇通在郑开大道上向世人展示的,是2025年后才会大规模应用的无人驾驶客车技术。虽然听起来很遥远,但毕竟已开始走进现实。
    宇通公司副总工程师汤望说,预计到2025年左右,无人驾驶技术将被大范围应用,无人驾驶客车将首先应用到BRT等城市特定路线上。
    创新2: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工业机器人要来“抢饭碗”
    在国家大力提倡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装备智能化是发展大趋势。目前,洛阳市迎来了新兴产业发展的拐点——产业结构转型催生了工业机器人的新兴市场。
    事实上,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正在展开。在蒙牛乳业(焦作)公司,中国第一个挤奶机器人便落户于此,开辟了乳业“机器人时代”的先河。从原奶进入车间,到消毒、生产、灌装,再到装箱、进入立体库、出货,整个过程仅需5分钟。
    如今,机器人产业已成为洛阳经济转型的王牌产业。据了解,洛阳市已有79家企业及科研院所正在开展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在洛阳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常家东看来,工业机器人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装备,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在未来几年将实现爆发式增长。
    根据洛阳市规划,到2016年,洛阳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800亿元,在装备制造业销售额中的比重超过30%。
    创新3 :用意念来控制世界大脑也将被开发
    在无数好莱坞大片中,用意念控制世界的场景让观众们脑洞大开。事实上,不仅在科幻片,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里,正有一支团队在研究意念控制物体。而且,8月7日在众多新闻媒体的见证下,这种技术在“脑机协同信息处理”实验室内,完成了“首秀”。
    解放军153医院神经外科博士郭效东说,“读脑”技术其实早已在我省医学领域应用。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大概有160多例病人在手术前运用这个技术进行定位,他们主要是脑肿瘤病人、癫痫病人和脑血管病人。
    从世界范围来讲,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欧、美、日相继启动各种人脑计划,中国也将全面启动脑科学计划。“中国脑计划”已获国务院批示,并列为“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将从认识脑、保护脑和模拟脑三个方向全面启动。这也意味着,未来残障人士、脊髓损伤、中风以及其他神经肌肉退化病人的生活质量,可借助该技术大大提高。
    观点
    12个颠覆性技术河南要抓住机遇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代”。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忠宏认为,面对新形势,河南应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基因测序、轻材料、储能、油气勘探技术、3D打印、可再生能源等12个颠覆性技术纷纷出现,河南应抓住这个机遇。
    其实,我省也制定了科技创新驱动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现代创新体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国家级高新区成为我省创新高地,国家级高新区力争达到1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达到300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6%,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力争达到2.0%,发明专利授权量进入全国前10名。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关键是创新驱动。通过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企业家的核心作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最终的效果便是将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