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规范运行的网约车更有活力
来源:【大河报】  时间:2017-01-23 00:00  

    移动互联网正改变着中国的城市交通,一个个小小的App打车软件,不停搅动着城市交通这一池春水。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大,打车难在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相比起守株待兔式打车,软件预约无疑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更能体现个性需求。不过,在给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打车软件始终面临合法性质疑。
    网约车服务之所以令城市管理者难以应对,一方面是因为游离于管理体系之外,另一方面其本身似乎也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2015年1月1日,《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其中不仅区分了“出租汽车经营服务”、“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出租汽车电召服务”三种服务业态,而且明确表示,鼓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发展多样化、差异性的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部强调指出,各类“专车”软件公司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如果说交通运输部的表态代表着一种趋势,郑州则在用实际行动为网约车合法化铺路,饱受争议的网约车,有望因此驶入依法管理的正途。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网约车的蓬勃发展给公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鱼龙混杂的网约车司机也给公众增添了风险。随着网约车司机违法案例增多,呼吁核查网约车司机身份的呼声日益高涨,网约车的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去年5月29日,“中外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国际研讨会·城市治理研讨”在浙江嘉兴召开,结合来自9个国家的专家发言来看,为网约车司机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惯例。确定准入机制关乎公共安全,而无关歧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门槛。
    鼓励网约车创新和发展,不仅需要为其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更需要以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其运行,设立从业人员准入机制,无疑是行业规范不可或缺的内容。越来越多的网约车加入市场竞争,让人看到了出租车市场改革的希望,只有确保这一新兴行业健康发展,才能最大限度释放出市场活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