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的春节和往常不一样,一场不见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在全国打响,参加战"役"的不仅有一线医生护士、还有一只来自公交一线的巾帼力量。
李雪丽是宣讲团中的其中一员。身为75路调度员又是优秀党员的李雪丽,08年参加工作,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我是共产党员,应该多付出!”她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大年初一早上,李雪丽一早来到调度室,先烧上一锅开水,把配好的中药倒进锅内,煮至沸腾熬开,“等着早班的车长上班就可以喝了,可以增加职工抵抗力。”说话间,又拿起喷雾器,把84消毒水按照比例调配好,对调度室、休息区、洗手间进行消毒。营造一个清洁无污染的工作环境,大家在这个地方上班、工作放心。”不仅做好工作区域的防护工作,为了缓解职工用口罩紧张,李雪丽还把儿子在网上抢购来的50只口罩全部拿了出来,分发给有需要的职工。
每趟一消毒一打扫,车把手、座位、拉环,车辆的每一个角落她都要仔仔细细地擦上一遍又一遍。李雪丽给人的印象总是忙忙碌碌的。“多做一点,心里踏实,也能给乘客出行多一份安全保障。”朴实的话语中,体现的不仅是郑州公交人的心声,更是责任和使命,疫情面前不仅宣讲的好,更用行动带动大家。她们靠前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为了乘客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郑州公交二公司女党员刘瑞敏,一岁多孩子的母亲,是五车队的一名基层管理人员,在公交抗疫情战线上,舍小家为大家她始终和一线公交车长一起并肩作战,为市民出行筑起一道安全防疫线。
公交车队是防疫的前沿阵地,自接到疫情防控任务起,刘瑞敏和车队其他同事一起放弃休假,连续在岗十余天,从运营保障到应急处置,从动态管控到宣传稿件的报送,不分昼夜的她,都是最后一班车到站才离开。
2月4日,在杲村公交场站,忙碌中的刘瑞敏,在门口检查往返公交车辆、车长出车前口罩佩戴、开窗通风事宜提醒、宣传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末班回场车辆消毒……忙的时候,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匆忙戴上口罩继续埋头工作。“俊华,你的口罩戴的不对,鼻子两边得压一下,这样更能起到保护作用。”她和车队其他男同事一样做着同样的事情,却多了一份女性特有的耐心和细心。
返岗期到来,公交二公司针对外地车长回郑州有着严格的管控制度,身在外地的车长在回郑返岗。需在家接受隔离观察,需要详实的记录和大量的工作,瑞敏和同事一道肩负起管控任务,督促、查看、记录一样都不能少。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刘瑞敏在工作中用自己的坚守和担当完美诠释着普通公交人在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中的忠诚和决心,正是因为她的这份责任感,一些年轻远离家人的外地车长每每遇到她,总爱亲切地唤一声 “敏姐”,她就是我们的贴心人。
面对疫情,全体车长无一退缩,和医护人员一样,他们同样是这场战"疫"的“逆行者”。 五车队263路线是公交“逆行者”中线路上女车长较多的一只队伍,也是一条精品线路,她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冲锋陷阵,撑起防疫战线的半边天。
30多岁的罗璐晓就是这个团队的一员,也是车队十九大宣讲团的一员,她利用自己能讲会跳的特长,在小小车厢做疫情防控宣传的大使,除了认真做好消毒工作,确保切断传播途径,她还会给市民宣传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知识,向市民普及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在保障市民正常出行需求的同时,有效防止病毒传播,
在家里,她是妻子,7岁的孩子母亲,“车厢也是我的家,对待乘客就要像亲人一样。”罗璐晓真情的说。舍小家、为大家,为了乘客的安全出行,放弃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小小的方向盘前,穿梭在城市的道路上,将便利的出行服务送到千家万户,给春节的疫情危机增添了几许浓浓的暖意。
在万家团圆时,这群十九大女子宣讲团的巾帼们,分赴不同的岗位践行自己的使命。在疫情来临时,她们永不退缩。她们以“关键时刻看担当,非常时期讲奉献”的工作态度坚守岗位、抗击疫情。用行动诠释了公交人的担当和责任,更是全体公交人的初心和使命。